一、可变分向行驶车道
图1:该车道禁止直行 图2:该车道正在变为可以直行
可变分向行驶车道标志今“上路” 车道是直行还是左转 可随车流多少自行变化———很多司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高峰时段,路口直行车辆堵出一公里,可旁边的左转车辆虽然很少,却也不能占用,这种情况将在以后得以改变。
分车道标志中间可翻转
这种标志一般在交叉入口方向设置两块,分别位于距离交叉路口停止线80米和160米处,两块标志实行联动作业。
标志对1条导向车道行驶方向可随时变换,并对此条导向车道设置了3幅可变 画面:即左转箭头、直行箭头和叉形符号。左转车辆较多时,此导向车道显示左转车道;直行车辆较多时,此导向车道显示为直行车道。
叉形符号代表该车道禁行
“交叉符号为红色,是该车道变化方向的一个过渡符号。”当该车道上方出现叉形标志时,司机应该格外注意,这个标志是表明此时车辆禁止驶入此导向车道。
此外,这个叉形符号对应的地面无导流箭头,只是一条空车道,这样可以防止车道变更的混乱。
二、可变车道
可变导向车道的意思就是进入该车道后有不止一个车道走向,如有的路口情况允许右转和直行(即右转和直行合并为一个车道),或者调头和左转合并为一个车道(一般用于左侧车道)。可变导向车道有着灵活性,不同于普通的车道指示线,只要进入车道直行就是直行,左转就是左转。 “锯齿”标线是什么? “锯齿”标线叫做可变车道,一般设置在道路交叉口的进口道,根据不同时段车辆流量流向特点和交通控制实际需求,通过调整变换特定进口车道行驶方向或转向。 主要是为了提高进口车道利用率和信号控制效益,减少排队长度和行车延误。
三、左转弯待转区
“左转弯待转区”是指当同向直行道绿灯亮时,左转弯车道的车辆必须前移到待转的区域,等待信号灯变化,才能转弯。左转弯的车道增加了数米长的白色虚线框,直接连接到了马路中间。这些白色虚框线就是设置的“左转弯待转区”。
左转弯待转区供同向直行道绿灯亮起时,左转弯车道的车辆可提前进入等待转弯。左转弯待转区的范围是原车辆停止线到道路的中心处,末端稍有弯曲,中间跨人行横道。设有左转弯待转区的路口,交通信号灯需实行先直行后左转的规则。
注意事项:
“左转弯待转区”只供左转弯车辆使用,在同向直行绿灯亮时,虽然左转弯灯是红色的,但此时允许左转弯的车辆进入路口的“左转弯车辆待转区”等候,等到左转弯信号灯变成绿色时再通过路口。而需提醒驾驶员的是,左转等待线不是“停止线”,如果直行道和左转车道信号灯全为红灯时,所有车辆需在之前的停止线进行等待。
一个信号灯周期多通几辆车,“左转弯待转区”是专设在路面较为宽阔而又设有多相位交通信号灯的路口。
四、会车先行
会车先行是一个驾驶术语,指在道路比较窄的情况下两车相会时,有避让条件的车,要礼让无避让条件的车先行通过。
会车行驶是指相对方向行驶的机动车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通过的交通现象。该现象孕育着正面碰撞、侧面碰撞等危险,尤其是在路面较窄的路段危险性更大。
五、干路先行
干路先行是在交叉路口的一种交通标识,提醒来车处在主干路上,拥有优先通行权。于此对应的是支路上的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识,支路车辆需避让干路车辆。
六、潮汐车道
“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是城市快速公路上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试点开辟某一车道不同时段内的行驶方向的变化。
例如,通过车道灯的指示方向变化,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 左转车道很拥堵,但直行车道却车少畅通;交警轻点遥控器,不到一分钟,直行车道就变为左转车道,左转车龙就“消化”了,车道可随车流量随时变化。
七、减速标线
减速标线可分为横向减速标线和纵向减速标线,是设置在收费站广场、出口匝道或其他要求车辆减速路段的白色虚线,其形式有单虚线、双虚线和三虚线,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
车行道纵向减速标线为一组平行于车行道分界线的菱形块虚线。通常设在上下桥位、转弯位,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车道视觉上变窄形成压迫感,使驾驶员在需要减速的弯道、坡道等位置自动减速。在减速标线下,能否变道关键还要看减速标线旁的标线状态,如果是实线就不能变线,如果是虚线则可以变线。
八、线形诱导标志
线型诱导标线型诱导标志,用于引导车辆驾驶人改变行驶方向,促使安全运行。
线形诱导标的颜色规定为:指示性线形诱导标一般道路为蓝底白图案,高速公路为绿底白图案,用以提供一般性行驶指示;警告性线形诱导标为红底白图案,可使车辆驾驶人提高警觉,并准备防范应变之措施。
九、虚实线
院行政保密保卫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