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与文化  >  企业文化 > 正文
【2000期·我们一起走过】人生若只如初见
发布时间:2021 年01月20 日 来源:航天三江 险峰公司

 一晃,《航天运载报》都创刊2000期了。从《六六报》到《湖北航天报》,再到《航天运载报》,它已经走过了43个年头。初见《航天运载报》是1997年,当时自己尚在子弟学校当教师,对公司和集团的主业不了解,也不太关心。平时拿到报纸,最爱看的就是四版的文艺稿。

 1998年,适逢险峰公司通讯员培训班在子弟学校举办。校长安排我这个年轻人参加。怀着好奇,我聆听了时任报社总编肖文正的讲课,知晓了如何抓住热点进行写稿,怎么正能量地去报道一些非主流的事情,还懂得了看报时如何通过表面去看本质。彼时,对新闻一知半解的我才知,原来新闻不是提笔就写、想写就写那么简单,编辑选稿也不光是可读性强、质量好就能上,而是大有讲究。

 从此以后,拿到《航天运载报》后,除了4版,我也开始浏览一下其它版面。那时,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庭,电脑都尚未普及,更不用说手机了。看报和看电视是人们获取消息的主要渠道。上个世纪可以说是纸媒的黄金岁月。通过阅读《航天运载报》,我了解了不少航天三江的大事,也认识了不少先进人物和三江的“笔杆子”。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在2003年之前,我与《航天运载报》的缘份就像是约会,总是要好长时间才能见一面。一是学校不能按时收取报纸,二是因为有时没时间看。2003年,我进入公司人力资源部上班,基本上期期报纸都能见到。因为报纸上报道的都是熟悉的场景和人事,因此看起来也格外感兴趣。2004年,我遇到几位同事,结伴主动参加了一项业务培训,导致本来只通知53人来参训的培训班却来了62人,我就此写了一篇通讯,标题就叫《5362》。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稿件投给了报社,没想到当期报纸就给刊发了,还被评上了好新闻。这一下彻底撩发了我对报纸的热情。随后,我在工作中处处留心,一遇到合适的线索就迅速写出来。当年,我有多篇稿件上报,并成为公司当年度的优秀通讯员。200512月,我走上宣传干事岗位,从此向《航天运载报》投稿成了我的工作职责之一。2006年,作为一名刚履新的宣传干事,我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工作,几乎每天都会向报纸投稿。是不是整个集团当年投稿最多的?我不敢确定,但当年度险峰公司在《航天运载报》上稿排名第一,本人在当年度报社所评“新闻五佳”中排名第一。

2005年到现在,期间我虽有5年没有从事对外宣传工作,但一直未曾冷却对《航天运载报》的关注,几乎期期不拉地一一浏览。碰到写得特别好的文章还会仔细地体会、学习。与《航天运载报》牵手23年、“密接”15年,我见证了它的鼎盛与辉煌,也目睹了它的日渐边缘化。多年来,作为一名专职宣传人员,我快乐着它的快乐,追逐着它的追逐,也深刻感受到了编稿撰稿的辛苦。今后的岁月,我们彼此还将继续相伴,一路前行。(文/张玉莲)

 

关闭        打印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京ICP备1903551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