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偶见某私企门前,醒目竖起一幅警示牌:“不抓安全白忙,不抓质量忙上加忙!”由此,可窥见该企业对质量与安全所持有的谨慎态度。
质量与安全向来是企业压到一切的“天字号”工程,尤其是相对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产业的航天企业,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但这种“重要性”,却常常被少数职工在对待质量与安全问题上所持有的错误行为所抵消:或因不重视质量管理规定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工艺规程而导致安全事故,或因蔑视安全管理制度而不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迸发出产品质量事故。
更甚者,少数企业的质量、安全职能部门监管人员,因受“本位主义”思想影响,或以“老大”自居,过分强调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质量与安全常在矛盾与冲突中出现管理盲区、隐患死角,或职工常常因为二者各自所持有的管理规定、观点不一,而茫然无所适从,出现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殊不知,发生在企业日常的大量安全、质量事故早已证实一个道理:缺乏安全的质量,是绝对没有质量保障的。
时下,正值航天三江各单位抢制型号专项任务的关键时期,面对异常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作为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等重要职能部门,务必协同作战,以追求工作、生产高质高效为年度任务完成的终极目标,全力为航天三江型号专项任务完成铺好路、搭好桥。
要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型号专项任务是一项事关国家、航天三江声誉的政治性任务。作为企业的质量、安全职能部门,务必从大局出发,破除传统的“马路警察”各管一方,自扫门前雪的“本位主义”思想,在履行好自身职责的同时,多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管理的角度去认识、解决问题,以消除质量、安全管理的盲区与死角,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要相互补台,统一部署。尤其是涉及型号专项任务节点任务或阶段性重要工作,要统一部署,协调性地处理好双方共同涉及管辖的区域问题及边缘性、交叉问题;对对方尚未发现、未及时处理的隐患,要以补位的形式及时反馈或快速处理,以消除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要强化管理创新,优化管理资源。要通过强化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优化质量、安全管理资源与手段,尤其是要提高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知识、技能的复合性。即质量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安全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能力与知识,以优化管理链条,消除管理缺陷,为一线单位及职工提供一个耗时最少、质量优的工作环境。 (文/曹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