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与文化  >  企业党建 > 正文
四院重工公司:与你一起通宵战斗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8 年01月05 日 来源:四院重工公司

 

“设计、工人不知疲倦、连续作战,为的就是重工的辉煌。”

收到重工公司总师助理贺吉勒图从生产现场发来的“实时报道”,已是凌晨时分。

在告别2017年进入倒计时的时候,重工公司订单任务交付相当集中,5台110吨矿用车、58台防爆电动无轨胶轮物料车、7000余万元智能超大采高综采成套装备研发与示范工程项目,都需要在春节前后交付。

这无疑是一场“生死战”。如何成为“战争”的决胜者,成为了重工公司干部职工共同的话题。

我和你 心连心 一同度过

同贺吉勒图一样通宵坚持“战斗”的,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李四洋和他的电装班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已经战斗了好几个通宵了。”李四洋说。“我还好,毕竟以前经历过,只是班里的那几个小家伙苦着呢。”

20岁的李政就让人看起来很“苦”。矮小的个子,单薄的身子,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别说是连续通宵战斗,就算是走在路上都有人怕他被大风刮跑了。

“这家伙机灵着呢。”李四洋介绍说。“聪明肯学有钻劲,什么活看几遍就知道怎么干。”

来公司不到半年,李政不仅成了防爆电动运输装备生产线的行家理手,100吨防爆铲板搬运车和100吨液压防爆支架搬运车研制生产线上,也能看到他的身影。

“这段时间确实很苦很累,但我年轻,正是学技术的时候,能多加班也是件好事。”虽然脸上挂着阳光般的笑容,但还是无法掩盖李政脸上的疲惫。

和李政恰恰相反,电装工周建军已近半百,脑能、体能都无法与年轻人抗衡,但他每天同样充满朝气。特别是在110吨矿用车拆卸期间,每天凌晨回家是家常便饭。好不容易熬到了产品发运交付,指望能短暂缓口气,却又接到随车前往呼伦贝尔的任务。

“也没什么,咱是工人,在哪里都是干活。”脱下工作服,背上行旅包,周建军从一个战场转战去另一个战场。 

而李四洋更是摊上一个多事之秋。9月份父亲住院一个多月,他只陪了三天;母亲的手术也是一拖再拖,最后还是拜托朋友带着父亲陪同母亲去医院做手术;妻子带着儿子来探亲,他白天黑夜扎在车间,只好第二天就把妻子和儿子送上火车。

“实在没有办法。”李四洋说。“我不能让下道工序耽误在我们班组。”说到匆匆而来忽然而回的老婆孩子,他心里多了几分内疚。

白与黑 5+2 你我同行

要成功研制成一两款产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像全球最大100吨防爆铲板搬运车这样的高科技产品,那种难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

电制动与机械制动结合、集成轮边驱动、系统配置模块化、电驱系统强制散热、高效智能化健康管理……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就有几十个。

“这不是少睡几个觉、多掉几斤肉的问题。”贺吉勒图说。“有时碰到瓶颈问题,真的就一个脑袋两个大。”好在有一个智能团队,有一群愿意为成功而不惜牺牲自我的工程技术人员。

工程师方雷、杨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特别是杨霞,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居家主妇,有时还不得不蜗居在公司临时为加班人员准备的床铺上度过一夜。

“如果产品研制不出来,不能按时交付用户,我们公司的声誉也就要大打折扣了。”说的时候,看不出来杨霞脸上有丝毫的不快。“这么多年了,等的就是这一刻,无论如何也要把产品拿下。”

这就像歌者上不了舞台、演员上不了银幕、战士上不了战场一样,只要一旦有了机会,便会全力以赴,迸发内心潜在的所有能量。

“只要诚心去做一件事,就没有做不成的。”方雷说。带着对产品的诚心、对用户的诚心,他白天黑夜扎在研制产品车旁,不是指导生产工人装配产品,就是亲自登上驾驶室调试产品车,每天让自己累并快乐着。

对团队的这些年轻的工程师们,蒙古汉子贺吉勒图有种说不出的心喜。“他们不仅大胆,而且心细,每个人都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在他们身上,潜在着一种企业未来的希望。”

    贺吉勒图说,和这样一群年轻的工程师们一起前行,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也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和他们在一起,就没有攻不下的堡垒、打不赢的“战争”。(文/应福根)


关闭        打印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京ICP备1903551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