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主题宣传 > 正文
【铸剑在行动】有“质”者事竟成
发布时间:2023 年11月10 日 来源:航天三江微信公众号

他们扎根一线 淬炼工匠精神;他们毫厘必究,追求至臻至善。严把质量关口,打造精品工程,今天让我们来看一看“红领”高手,是如何“质”在必得的。

胸有“规程”

“小胡,帮忙把这一叠文件给表面处理车间送过去。”一大早,红阳公司工艺室还未到几人,覃师傅一声招呼,我应声站起,接过文件就往工艺室外走,临出门又听他补充道:“记得是带给王毅师傅。” 

表面处理是特种制造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不仅影响后续诸多工艺,更决定了产品的表观质量。我匆匆赶到表处车间,陈瑞、魏杨两位师傅一见我怀中的工艺,顿时笑语,“肯定又是老王借的。”“老王又开始‘磨工’了。”我还未反应过来,便听到背后一声,“慢工出细活嘛,多留个心眼,肯定没问题。” 

不消说,这来人定是爱“磨工”的王师傅了。王师傅一直有这样的习惯,即使一眼就能“看穿”来料,也一定要借阅工艺规程仔细琢磨,往往其他师傅都开工了,他还未开始。

稍稍思索之际,王师傅已经将那叠工艺文件放到桌上,我赶紧跟上,还未开口,他似有所查,转身对我语重心长道:“做工做事不可急躁,就如同泡茶,需按‘规程’,方有余香。” 

语毕,清茶先沏,茶叶与开水交融的哧哧声混合着快速翻阅工艺的哗哗声,王师傅时而严肃时而微笑,少顷,合页闭目沉思,随即蹙眉起身,先绕货架三圈,审视、检查工装、来料,再至加热槽前踱步两周,检查设备、调整参数,同时口中叮嘱着师傅们当日做工顺序及注意事项。

忙完一圈回到桌前,泡下的茶叶刚刚舒展开来,王师傅俯身抿了一口,笑容爬上黝黑的脸庞,缓了缓又对我言道:“即使是非常相似的活儿,细微之处可能有所不同。磨刀不误砍柴工,翻阅工艺、拟定干活儿‘规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说完,递给我一杯茶,又从抽屉里抽出一叠皱巴巴的工艺,托我将它们还回工艺室,旋即又回到生产一线去了。

我低头抿一口茶,沁人心脾,唇齿留香。王毅师傅掷地有声的话语仍在耳边回荡:工艺要有“规程”,干活儿也要有计划, “磨工”不误质量关。胸有“规程”,戒骄戒躁,方能托举质量。(图文/杨雪 胡卓立)

精工出细活

小小的装配台上,头发丝直径大小的光纤交织在一起,红峰公司惯性技术事业部周波双眼紧盯着一簇簇光纤,不停地用手将其捋顺,再小心地缠绕。入职13年来,他坚持按照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多次获得公司质量星级员工、年度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工作中,他始终保持对产品质量的敬畏,制作出一个个航天精品。

精工出细活是周波的质量“秘笈”。光纤细又多,材质易断。周波总是会提前在光纤熔接的地方做好标记,再按照记号小心地缠绕在产品内部的平面上,这样可以避免临时操作的误差。周波坦言,刚上班那会,处理光纤时常常后背发凉。“现在熟练了也怕。”周波顿了顿又说,“只有知敬畏,严要求,才能时时细心。”

“最怕的就是粗心大意。”周波做每一项任务时都会反复提醒自己。有一次,一新型产品电路插座焊接遇到难题,插座指甲盖大小,操作要求高、难度大。周波临危受命,一边在显微镜下观察电路插座,一边焊接,不到10个焊接点,他整整焊了一个上午。

“当时心里也没底,能做的只有仔细再仔细。”现在的他,凭借对产品的熟悉度,通过手指的触摸便可判断光纤的受损程度,“光纤摸着光滑是正常的,摸着粗糙说明光纤是裸纤,保护层受损。”

周波始终要求自己“不要当机器人死干,要有思想”。由于技术过硬,他常常被安排装配“首件”。“首件”意味着没有前人的经验和工艺文件可以借鉴,这对装配的技术要求很高。

“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周波总是会提前思考清楚产品的结构、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再进行下一步的装配。不仅如此,他还和同事一起,创造了一条名为“清明上河图”的比点工装流水线,固定每项操作,大大提升了装配效率。

伴随着13年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坚持,周波早已成为同事眼中沉稳、靠谱的组长、当之无愧的质量达人。(图文/罗曼 邓顺英)

转运 “神器”

“精密机加零件在转运过程中,由于缺少有效的防护措施,表面极易磕碰划伤而且不易发现,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万山公司专业技术副总师张亚洲在工艺系统例会上提出要求。

精密机加零部件一旦存在磕碰划伤质量问题,会产生返修困难甚至无法返修的严峻情况,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影响整体生产进度。为此,技术攻坚党员突击队将此项目纳入突击队重点工作任务中,结合公司三年质量提升工作方案等相关要求,联合104分公司“战斧”党员突击队,开展党建联建共建,协同攻关,确保任务顺利进行。

该项任务看似简单,实则难度较大。怎么在确保设计工装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基础上,切实彻底解决精密机加零件周转质量问题?

“如果我们对木方、分隔管此类定位结构设计进行柔性化调节,通用性会大幅提高,这就可以适用于更多同类产品。”突击队队员张金榜在集体讨论时灵机一动,提出了解决思路。

说干就干,在多轮研讨后,张金榜、晏少武创新方式,兵分两路开展攻关,“战斧”党员突击队围绕零件周转防护制定实施方案,技术攻坚党员突击队开展涂装零件周转器具选型及配置应用工艺攻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个突击队的协同攻关下,该项难题成功顺利解决。外半轴等管类零件精密机加部位成功实现100%隔离防护,大幅提升产品周转效率和质量,确保了生产进度。箱体、箱盖类零件产品,通过采用可调式分隔管结构设计周转器具,实现周转时全面覆盖,保证了产品质量,并申报了专利一项。悬架装置类零件,在工装改进设计后,每套周转器具存放12件产品,有效解决了产品周转磕碰掉漆难题。(图文/张金榜 翟禾)

关闭        打印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京ICP备1903551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