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光洁无瑕,内检无杂质,厚度公差满足要求。”近日,一张如同开了美颜般的“饺子皮”,令江北公司4车间非金属制片班组每个人欢呼不已。摆在众人面前的是一种新型橡胶贴片,然而一周前它却让大家吃尽了苦头。
非金属制片班工人的日常工作如同擀“饺子皮”,他们要将面团状的橡胶原材料利用数控碾压机,反复压制成后续加工所需的零件,只不过他们压制出的这张“皮”,却是火箭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橡胶原材料本身具有弹性大易膨胀变形,出片后易收缩,受环境温度影响大、厚度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按照工艺要求生产出的橡胶片厚度公差控制在0.4毫米即为合格,厚度公差越小后续产品加工累计误差就越小。
“连续生产100张产品,每一张我们都可以将公差控制在0.2毫米以内。”这曾是制片班班长陈军引以为傲的成绩。今年10月份,公司引进了一种新型原材料,质量性能与现有原材料一致,成本较之前更低,然而其本身成型性却比之前要差。陈军班组接到任务后既兴奋又紧张,如果成功这将为公司节省很大一笔费用,一旦失败不但不能节约成本还会白白浪费批生产时间。
“思想内耗不如行动,咱们要化压力为动力,向失败要精度。”这注定是一场“韧性”的恶战,原材料用自身难以控制的韧性,不断挑战着操作者们承受失败的“韧性”,直至那晚月挂中天,厚度差也仅控制在了0.6毫米以内。
多余物不但是航天产品中的质量大忌,更是制约生产加工质量的“绊脚石”,班组成员在开展头脑风暴后,用金属检测仪代替了人眼目测的传统透光检测,不但效率高质量也更有保障,使多余物无处遁形;厚度不易控制就根据材料特性将试验数据一组组记下,将加工参数反复调试;面对厚度较薄设备无法裁片的情况,他们就用样板手工裁片……每一次的失败都被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们细心记下,拉条挂账逐个攻破,最终产品厚度差被成功控制在工艺允许范围内。
新材料加工的压力不但没有压倒他们,反而使他们越战越勇。《一种试样回收办法》《一种快速脱模办法》等工作创新点不但解决了生产难题,还获得了公司“微创新”成果奖。
“这个挑战对我们班组来说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压力还会不断出现,我们将转压力为动力,不断登顶高峰。”职工们一致表示。(文/张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