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星光点点,红峰公司外协检验室的灯光依然亮着,检验员邓坤和李世林的影子映在窗前。两人时而热烈讨论,时而各自整理着大货架上成千上万的“硬骨头”小零件——标准件。
为什么说标准件是块硬骨头呢?因为它品种多、数量大、各项理化性能周期长短不一,如果按照型号批次划分,可以摆满几个房间,非一般人能胜任。随着公司产品任务的急剧增加,物资采购标准件也相应水涨船高,入厂复验任务越来越繁重。该公司“标准件小王子”李世林、邓坤在整理标准件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探讨更好的工作方法,保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各项成本,高质量推进各环节工作进程。
首先,他们将产品按“外部送检”和“本部送检”划分出区域摆放在大货架上,彻底告别了以前的“摆摊时代”。然后把所有产品依据标准对应,分出不锈钢和其他材料。接着他们根据产品的属性,在送检单上进行编号标注,例如A字打头的编号代表着不锈钢产品,需要外送出本公司进行理化分析,B则代表其他材料,表示在公司内部进行理化分析。如此一来,下道工序可直接移植检验员所标注的序号,出具相应的分析报告。清晰、准确的编号一目了然,各环节工作人员都可据此对标准件进行分类处理。
小小编号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俨然成为检验工作中各环节的有力“武器”。此优化方法便于各环节的分类、处理、查找、质量追溯,推行几个月以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同事们一致好评。(文/廖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