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流与合作 > 正文
“纵横”“互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航天三江红阳公司开拓协外市场侧记
发布时间:2018 年09月27 日 来源:航天三江红阳公司

刚入9月,公司就开始了2019年公司协外配套工作详细策划与之后三年工作滚动策划大纲。为什么呢?原来1-8月份公司累计签订协外型号产品合同10069万元,超过亿元大关,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2%,完成了全年指标。一项项数据让事半功倍不再是梦想,而是摆在眼前令人骄傲的事实。公司围绕集团公司高红卫董事长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批示,坚持“重创新、拓市场”,迈开大步朝前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拓宽”“加深”实现立体式发展

2018年协外项目规模效应正逐步体现,对公司收入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1-8月协外项目收入698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1%,协外项目对公司收入贡献率较去年提升了51%。

作为国家重点型号产品总装厂,红阳公司以前协外市场大多限定在“老主顾”圈子,因此协外订单往往数量有限,种类单一。公司结合高质量发展思路,为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创造与转化,公司设立“重创新、拓市场”突出贡献专项奖励100万元,使“重创新,拓市场”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思想上的转变只是开始,公司围绕“1+6”技术架构即一个技术中心与六个技术分中心,不断增强技术实力,拓宽技术领域,加强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在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特种连接技术、复合材料技术、产品总体设计开发、装配测试技术等方面齐头并进,在激光焊接,耐高温复合材料应用方面更是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不少技术领域在协外项目中尚属首次应用。

仅2018年上半年,公司共立项开展47项自主创新研究工作,其中国家级9项,科工级4项,院级7项,共计投入研究经费5100万元。完成了5篇国防发明技术文件撰写,16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复合材料耐高温防护材料更是获国防科技成果提名。

专业技术领域进一步加深,促使公司市场范围也在不断扩宽,上半年,公司协外配套单位由传统的“三板斧”某基地、中船重工逐步拓展至国防科技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校与中航工业、中国电子等高新技术公司。

在以前协外项目很少涉及的激光焊接领域里,红阳公司经过系列工艺研究,使得3米尺寸、60余项零件、700余条焊缝的框梁组合结构焊接变形量控制在0.8mm以内承载性能通过试验考核,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钛合金3D打印材料激光焊接工艺在主承力结构上的应用。

    在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上半年,公司接连在防热材料,隔热材料,结构复合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氧化铝气凝胶力学性能与疏水性取得突破进展;低成本新疏水工艺气凝胶制备周期由5天降低至12小时;附着力,防护性,环保性更上一层楼的新型过氯乙烯三防漆应用于产品上等等。

专业技术领域不断加深,协外配套单位不断扩宽,公司协外市场得到立体式发展。

“高低互补”助力发展新模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工集团“四个两”相关要求,公司持续完善数字化科研生产体系建设,车间智能化改造,PPM指标体系建设,MES系统推进,云制造应用等相关要求进一步落实,确保公司在“大数据”浪潮下能紧跟时代步伐。

数字化科研生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公司对协外项目管理划分成A、B两种层级,其中A类协外任务大多是具有涉及部门众多,生产交付进度紧凑,需协调事项纷杂等特点的“大项目”。针对这类项目,公司基于先进焊接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与树脂基结构与功能材料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平台,大力创新,攻克技术难关,充分利用型号产品总装厂技术门类覆盖完整,产品种类齐全的优势,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B类协外项目是由各个部门根据自身具有的技术优势和掌握的市场资源,有针对性开发的新用户,挖掘的新订单。公司细化年度任务,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给各个部门下达协外任务指标,同时制定专项奖励,项目奖励等任务奖励措施,激发广大职工拓展市场的积极性。有效的项目激励,贴合自身技术优势的部门级协外项目,在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

同时,公司大力加强项目管控,每月召开A、B类协外项目公司级协调会,公司主要领导尽数参加,协调处理难点,安排月度重点工作;将各部门协外项目指标列入年度责任令考核项,完成率低于95%的部门取消评优,完成率低于80%的部门领导降级处理;协外项目考核条目更加细致具体,奖惩均落实到项目组,到个人。

在协外项目争取上,公司提供的服务内容逐步向上下游延伸,由单一提供产品逐步向“设计+产品”、“产品+服务”过渡,发展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在今年的协外项目中,公司不光参与产品设计,还提供了装配测试专业人员配合相关实验,对现场外部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培训等一项项配套服务,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公司将以“三创新”为手段,坚持重创新、拓市场、抓质量、促转型,苦练内功、外拓市场。协外任务指标从2016年4千万,到2017年6千万,再到今年1亿,如同一个个里程碑,见证了公司在协外项目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下越走越宽,越走越快。(文/万俊显)

关闭        打印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京ICP备1903551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