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公司订购的新鲜花生,今天顺利发走。下周还有红林公司、红阳公司的货品需要提前准备……”下班后,忙碌一天的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陈飞和队员们仔细盘点当天的扶贫订单。自2015年航天三江承担精准扶贫结对帮扶任务以来,每年八九月份,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小河镇仙人石村贫困户的庄稼刚刚收获,来自航天三江的订单便源源不断地涌来。
近年来,航天三江根据航天企业的自身特色和驻点村的发展实际,瞄准高品质生产、多元化销售、大规模发展3个环节,实施“农户创业动起来—企业带货走起来—地方产业跑起来”三步走战略,积极探索消费扶贫“党建+”模式,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为驻点村按期实现脱贫“出列”、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结对共建,让农户动起来
“现在猪肉涨价了,我这猪崽能卖不少钱。”8月底,航天三江党群工作部党支部入户走访,贫困户刘从清兴奋地向帮扶干部介绍自家养猪场的近况。
2019年他用勤劳换来乡亲们羡慕的年收入,彻底甩掉“贫困帽”。从生活在贫困线下到如今远近闻名的“猪司令”,刘从清的变化,正是航天三江精准扶贫从“输血”向引导农户自我“造血”转变的收获。
身体和脑子“动”起来,钱包才能“鼓”起来。2018年,航天三江党委与孝昌县委正式签订党建工作结对共建协议,创新性地提出把驻点村打造成为“精准扶贫联系地、党员职工教育基地、干部锻炼实践基地、农耕文化体验地、乡村旅游目的地”,将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帮扶拓展为支部帮扶模式,促进结对帮扶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在做好常规帮扶慰问活动的同时,各帮扶责任单位坚持为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措施到户、精准施策,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搭建小型庭院式养鸡场,积极参与养殖户抢险救灾,帮助贫困养殖户销售滞销的农副产品……
“暖心”的实际行动让贫困户更有信心和志气,也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万贵安再也不用起早贪黑进城卖土鸡,还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刘从清成为养猪明星,年底邀请左邻右舍免费参加杀猪宴;夏良伦成为种粮大户,产品远销武汉、湖南……
扩大“朋友圈”,让客户多起来
“送钱、送物,不如帮忙找条好销路。”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方式,驻点村“一亩三分地”的产出有不断的客源,才能让贫困户持续受益。航天三江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订单式认购、定点式选购、体验式消费”活动拓宽销路,以“一村一品”活动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变乡村“街头经济”为“共享经济”,用绿色双赢订单拉近企地双方的关系。
“今年‘五一’,航天三江本部及所属17个单位采购因疫情滞销的农副产品70.86万元,积极应对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近几年驻点村成为航天三江的消费“热点”,一到丰收季,工作队就提前推出预售清单,多样的菜单选择在满足职工需求的同时为贫困户增收。
今年6月,航天三江所属5家单位在村电商服务超市,现场下单采购农副产品作为慰问物资,用于上半年集中慰问包保贫困户,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供了新思路。驻村工作队掀起的以购代扶消费热潮,不仅激活了仙人石村乡亲们的干劲,还蔓延至小河镇37个村,更是带动许多与航天三江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加入到消费扶贫行动之中。
因地制宜,让产业活起来
仙人石村自然条件差,山多田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以前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和做小生意。如何从土里刨“金”,让乡亲们减贫致富?工作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产业扶植和基础设施建设,让乡村越来越美丽,为贫困户增收带来“活水”。
“这两年从事土鸡养殖产业的从一两户发展为现在的10户,最大规模达到上万只。”工作队队员张军民由衷地为村子的变化开心。
2018年,航天三江主导实施了松林散养土鸡扶贫产业项目,建设面积68亩,养殖规模达到万只以上。多名外出务工的农户返乡创业,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的荒山荒坡,相继建成了130余亩艾叶、野菊花、茶叶种植基地和300余亩稻虾连作基地。
今年5月,仙人石村生态采摘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启动建设。驻村工作队发起“包租”倡议书后,航天三江所属单位78个党支部很快完成了69个种植田块的认领。“责任田”内种植圣女果、辣椒、茄子、花生等农作物。
近年来,航天三江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73.4万元支持驻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道路通了,路灯亮了,村民们奔向小康的步伐也越来越铿锵有力。(作者:吴冰玉)
(刊发于2020年09月15日2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