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要闻 > 正文
逐“箭”追“星”腾“云”,快舟、行云兄弟“大秀场”引风潮
发布时间:2021 年10月08 日 来源:航天三江

“发射价格怎么样?”“未来太空旅游将不是梦!”9月28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开幕,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展区,“星”“箭”“云”完备的商业航天体系,展示出集航天器设计、制造、发射、测运控和应用于一体的系统化、体系化服务能力。

在商业航天展区,来自航天三江的快舟、行云兄弟一出场就自带“流量”,此前它们就曾在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等舞台凭借高大上的气质和不俗的实力成功“出圈”。

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再度亮相

“十三五”以来,航天科工创新实施了系列商业航天工程。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可面向全球客户提供“低成本、高可靠性、高入轨精度”的商业航天发射任务。“快舟”品牌近年来屡次创造记录,成为商业发射新名片。


其中,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自2017年1月首次执行商业发射任务以来,已成功完成10次发射履约,将2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火箭是一型主要为微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的通用型火箭,采用国际通用接口,具有飞行可靠性高、入轨精度高、准备周期短、保障需求少、发射成本低等特点。火箭为三级固体运载火箭,采用车载机动发射方式,火箭起飞质量30吨,箭体直径1.4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200kg/700km,主要面向微小卫星发射和组网,具备一箭多星发射能力。

2021年9月27日14时19分,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一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2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快舟“家族”的另一位代表“11哥”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同样采用车载机动发射方式,能够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快速发射的需求。火箭起飞质量78吨,箭体直径2.2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000kg/700km,主要承担400km-1000km近地和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微小卫星单星及多星组网发射任务。

万物互联的天基物联网时代到来

展览期间,除了太空快递员“火箭哥”,闪亮的“造星”达人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小卫星星座成为商业航天市场的热门领域。2020年5月12日,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行云二号”01星和“行云二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


行云工程通过构建由80颗低轨卫星组成的星座系统,发挥通信卫星“全球覆盖、通信距离远、通信容量大、实时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将全球范围内各种信息节点和传感器等智能终端进行有效联结,形成物—物、人—物、人—人的物联网信息有机融合的生态系统,广泛用于国内外的机械、电力、石油、农业、灾害、气象、地震、船舶、海洋、物流、环境等领域。星座建成后,在岛屿、沙漠、海洋等偏远地区,未来只要有星的地方就有信号,实现真正的全球万物互联。

2020年8月,行云工程在中国第三极科考中开展典型示范应用。位于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的多座天基物联网野外气象环境监测站(最高海拔5700多米)成功实现了极地气象采集数据的行云卫星传输,验证了行云卫星通信链路、通信模组及套件产品在高海拔极端恶劣环境下保证数据正常传输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据了解,行云工程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建设。2020年5月,“行云二号”01星与02星成功发射入轨,并在国内集装箱监管、地灾监测、气象观测、农情监测、海洋环境等重点行业开展了试点示范应用;2022年前后再发射12颗小卫星,开展试运营和市场应用拓展;后续完成全部80颗卫星发射并完成整个星座组网,广泛开展国内外市场应用推广。

关闭        打印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京ICP备1903551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