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要闻 > 正文
四院:搭起技术创新的“秧苗架”
发布时间:2016 年07月01 日 来源:四院
        除了松土、施肥、灌溉,四院红阳公司技术中心正在做的还有搭起创新的“秧苗架”。
        “秧苗架”说的是该公司技术中心开展的“技术报告专项能力提升活动”。活动的目的是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照国标、军标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涵盖型号产品整个体系各阶段的报告模板数据库。现在,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18项报告模板已经定稿,其中工艺策划报告、工艺总方案、工艺技术总结等报告模版,已在多个型号工程中得到运用,报告质量提升明显。
        “规范技术报告模板,更深层次的目的还是向技术人员传递标准化的意识。”技术中心主任乔凤林介绍说。标准化就像技术创新的“秧苗架”,从短期看,好像限制了创新秧苗,但从长期看,却有利于创新秧苗的成长。
        技术中心从两个方面传递标准化意识。一是报告模板的编制过程。规范技术报告模板,离不开公司副总经理桑希军的大力支持。每项报告模板在定稿前,都需要进行评审。桑希军一次不落,参加了目前所有的6次评审会。每次会议,他都会先和参会人员一起,重新学习一遍相关的军标与国标,再与参会人员仔细斟酌,对报告内容进行逐级分析和研讨,明确报告每一章节需要说明的内容,做到不冗繁、不缺项。
        二是报告模板本身。看似容易的工作,推进却并不简单。尤其是一项颇受争议的安排:由公司专业(副)总师牵头编制各类报告模板。有人直言不讳是“杀鸡用牛刀”。看一看编制负责人名单,确实是“大咖”云集,其中有集团公司首席工艺大师张颖,四院工艺大师沈亚东、唐众民等等。但用华为总裁任正非在今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一句话,可以解释这么安排的用意——“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一份符合标准要求及公司实际的报告模板,体现的是总师对技术工作的流程思考与梳理。尤其对缺乏相关经验的技术人员来说,一份份报告模板就像一位位总师在告诉他,这些技术工作要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考虑,才能不漏项,不缺项,才能满足标准要求,从而将工作做得更好。
         创新工作不能“望天收”,标准化意识的培养也只是开始。除了技术报告专项能力提升活动,技术中心正开展的工作还有提升自主设计能力、“一周一程序”、技术工作计划管控、深入学习“四个两”等等。在仰望星空的同时,红阳公司技术中心正脚踏实地。(文/俞翔)
关闭        打印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京ICP备1903551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