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测吗?”
“可以。没问题。”
“多长时间一个?”
“半小时”。
“太好了,这一下不仅不用担心结点问题了,还可以提前交付,为后面工序赢得时间”,8月5日,险峰公司精密测量间,检验员张义红忍不住向同事余中伸出了大拇指。
上周,张义红接到一批零件,零件正反两面共有270多个孔位尺寸要检测,而且含有大量小直径孔。小孔位尺寸检测,历来是用万能工具显微镜完成的。通常情况下,是先将零件固定安装在该设备载物台上,然后人工移动载物台使光标对准测试点定位,再移动载物台对准另一检测点,测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孔位尺寸的测量则更繁杂,由于无法直接定位孔的圆心,要在一个孔上取三个以上的测量点,计算出圆心坐标,再同法测量出另一孔的圆心,最后计算出两圆孔之间的距离,即孔位尺寸。孔位尺寸的检测,是个既劳心又费力的活。特别是多孔位尺寸的检测,操作者既要有认真细致的选点定位,又要随时做好尺寸记录,通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稍不留神,就会出现误读、错判或者是漏记。
当天,张义红共检测了上千个数据,来回移动工作台数千次,加班加点,两天后终于测完了一个零件。怎么办呢?这样下去结点、质量都够呛。张义红习惯性的找到了一墙之隔的同事余中倾诉。因为余中以前就是操作万能工具显微镜的,2006年才转行干三坐标测量仪。余中学什么都学得快,工作中也爱琢磨,平时量具、卡尺、设备有什么小问题,张义红都是找他解决的。
“如果有足够小的测头,这个零件应该可以用三坐标进行测量。”有着10年三坐标操作经验的余中肯定的说。公司的三坐标测量机的标配测头规格有限,无法进行小孔尺寸测量。而且,只要零件上有一个孔的尺寸不满足三坐标机的要求,就无法用三坐标进行测试。
“如果能用三坐标,那就太好啦。到哪儿去找这么小的测头呢?测头对材料的刚性和硬度要求又那么高。通常测头都是进口的,现买的话费用高不说,且采购周期长,时间也来不及呀。”余中边摸脑袋边自言自语道。

10多分钟后,余中从旁边的架子上拧出一口金属箱子,箱子里摆放着10多个大小不一的梯形、星形测头。余中从中拿起一个最细的废测头,快速找到车间磨工,说明要求,1个多小时后测头变细了;余中拿到设备上一试,不行,还得再磨。经过反复几次折腾、试验,他终于磨出了一个能测量直径为1.2mm小孔的测头。他又用半天时间,编制出了测试程序,用时一小时,测完了200多个孔位尺寸。后来他越干越顺,半小时就测完一个,几十个零件不到3天他就全部干完了。
有了小测头,三坐标的“能耐大”了,作为公司三坐标测量机的唯一操作者,余中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了不少。以后休假的机会更少了,但他却毫不在意,心中只有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看着一进厂就跟着自己干了10年的“老伙计”,余中忍不住又细心的察看了一下房间的温度和温度,“好,温度刚好20℃,湿度60%。”由于他保养得当,这台三坐标一直比他的“同龄人”健康长寿。为此,余中这么多年年假一直就没休完过。本来如果他休假,公司是可以叫一个内退的师傅替岗的,可他担心别人不熟悉他的“三坐标”,一有活儿总是自己跑进来亲自干,这样自己才放心。他这一坚持就是10年。(文/张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