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要闻 > 正文
四院:用“智能”双手雕琢航天精度——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红林公司特级技师邹峰
发布时间:2016 年12月13 日 来源:四院

 

邹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首席技师、湖北省荆楚工匠、航天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201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3年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高级技能人才(备案)库;20篇论文发表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上。1130,荣获中华技能大奖。

2013925,快舟一号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作为常年与安全机构打交道的特级技师,邹峰亲手加工的安全机构在这次任务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这也是安全机构产品首次实现轻量化加工,而这一突破,正是出自邹峰之手。

加工导弹护心丸

从一般的工人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邹峰赢在了智能上。他是个善于动脑动手的人,他不仅操作技能高超,而且创新能力超强,因此,他的师父张富才称他是个双料特级技师,一个真正的智能型人才

发动机是导弹的心脏,安全机构保障发动机的安全,邹峰被誉为导弹的护心丸。安全机构的作用时间基本都以毫秒计算,其结构复杂度和加工精度在机械制造领域属于高精类别。壁薄、多型腔,精度在0.001毫米级别、同轴度在0.003以内,均不及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尤其是安全机构上深盲孔的内腔加工,几乎是盲雕,是国内外公认的加工难题。

对于爱钻研的邹峰来说,这样的任务让他莫名兴奋,在他看来,这是一次有趣的挑战。有段时间,他甚至进入了疯魔状态,走路、吃饭、上厕所,甚至连睡觉,都成了他的思考时间。自行设计刀具、优化工艺方案、修改数控程序、自制深镗刀具……就这样一步步,邹峰硬是将深孔加工难题啃了下来,所有精度公差均达到0.001毫米

数控牛人

凭借着邹峰在薄壁深孔上的创新绝技,使国内此类型产品的机械加工有了高效可靠的借鉴方法。邹峰总结了薄壁深孔加工的独到心得,形成的技术成果屡屡获奖。

谈及这些荣誉,邹峰总是笑着摆摆手,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这些荣誉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在机械加工行业,许多人都知道有一个数控牛人邹峰。

邹峰的体现在他的勤奋好学上。尽管是技校生,但邹峰从没有把学历当做个人追求的终点,而是在实践中将遇到的难题当做跑道上的横杆,在不断的奔跑中实现跨越。

1990年,刚技校毕业的邹峰在没有专门师傅指点的情况下,独立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某导弹产品零件的加工任务,一年后就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劳模。1997年底,公司引进进口数控设备,邹峰借助专业英汉词典,每晚学习到深夜,家里的书柜上,堆满了他的专业书籍。经过潜心钻研,他很快掌握了五种数控系统的操作方法,并掌握了编程、调试、机床刀具选用的全套技能,26岁的邹峰成长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全能型数控加工人才。

最让大家称的地方,还是邹峰用他的技术。接受一项任务,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他总是想在点上做出新文章,在上孜孜以求。

一次,某单位需要进行钛合金深盲孔加工,在寻遍了国内诸多企业无果后,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邹峰身上。该零件的关键部位之间只有1.2mm,公差仅有0.005mm,在比针孔大不了多少的金属件上做文章,没有过人的本领是无法完成任务的。邹峰自磨超长镗孔刀,并科学选取刀具材料,编制宏程序,最后顺利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全部达到5级加工精度,用户单位评价他是国内深长孔加工第一人

刀具界的最强大脑

邹峰还被同事誉为刀具界的最强大脑,车间十五大类1700余种刀具参数、性能他基本都能脱口而出,什么材料配什么刀,选多大的切削参数,调多大的机床转速,他都能做到成竹在胸,是大家心目中的活刀谱

身为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湖北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邹峰工作室的负责人,邹峰不忘与团队共同成长,与同行们共享精华

邹峰所带19名徒弟已分别成长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主管工艺师等,不少徒弟在各级比武中斩获佳绩。他总结的数控操作方法在机械加工领域得到普遍推广;建立的钴钢棒手工磨制刀具在数控加工中的切削用量参数选择数据库,填补了手工刃磨非标刀具切削用量无标准可查的空白;首创的数控加工七步骤”“数控车选刀六原则”“质量控制三三法同时被收编在公司企业文化成果汇编中。

我的爸爸是工人,爸爸是我最大的骄傲……”直到现在,看到女儿在上小学时写下的作文,邹峰内心是欣慰的,但内心还是止不住愧疚。他记得,在女儿两岁刚刚咿咿学语时,他参加了援外工作,待他回来时,在电话里会叫爸爸的女儿,见面竟然扭头就跑。在妻子眼里,邹峰是一个不解风情的人,哪怕谈恋爱、一起出去玩,心里想的、嘴里蹦出来的依然是那些枯燥乏味的机械词汇。邹峰说,他欠家人一个陪伴,一份父亲的责任,一份丈夫的温柔。

要么不干,干就要热爱,干就要干好。这是邹峰工作之初父亲的叮嘱。家国记忆在,航天精神传,老一辈航天人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精神给邹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感到疲倦时,父亲的叮嘱总是一遍遍在邹峰的耳边响起,航天传统精神在不断地激励他,更加坚定他不断挑战人生更高精度的决心。

二十六年的坚守,邹峰用他那双智能型的巧手,书写了精密加工的神话,树起了航天领域智能型技工的良好形象,并与众多的航天人一起,为实现航天强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文/尤肖肖)

关闭        打印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京ICP备1903551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