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要闻 > 正文
四院:大爱无华
发布时间:2017 年03月06 日 来源:四院
        3月初,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四院江北公司组织青年团员走进孝感市儿童福利院,为失去双亲的孤儿、残障儿童送去关爱,让他们感受温暖、共享幸福、快乐成长。
        江北公司长年坚持开展无偿献血、爱心捐助、志愿服务,结对扶贫助学、精准扶贫等,撒播人间大爱。在这块大爱的沃土“雷锋”常驻,大爱无华。
         用鲜血搭起“生命桥”
        2010年4月,22岁的刘江应聘到江北公司从事数控铣工。他在一次献血中,报名成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2011年9月21日,刘江接到孝感血站的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液配型与北京一位年轻的白血病患者初配吻合,且非血缘关系高分辨配型成功概率仅十万分之一后,他觉得很幸运:“这么小的概率,都能与患者配上,我一定要拯救这名患者。”12月20日,刘江忍受插管采集过程的疼痛,二次为患者捐髓,共提取钙细胞悬液120毫升,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刘江捐髓救治白血病患者的感人事迹成为了《湖北日报》、《长江商报》、《楚天都市报》、孝感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关注报道的热点,成为荆楚大地感人至深的佳话。
        无独有偶。朱爱民是江北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48岁的他10年来默默无闻地坚持无偿献血90次,最多的一年献成分血达12次。
献血已经成了他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每当接到血站的紧急用血电话后,不管是节假日,还是酷暑严寒,他都会赶去献血。2012年大年除夕,家家户户都在欢天喜地吃团圆饭,朱爱民却在这一天完成了自己的第45次献血。
        如今,朱爱民无偿献血总量超过46000毫升,相当于将全身血液更换了11次,被称为航天“献血哥”。当被问及坚持献血的原因时,他憨厚地笑着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总要为社会做点事,更何况我是一名航天人。”
        朱爱民连续两次获得国家卫生部授予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面对荣誉,朱爱民却十分淡定:“献血是力所能及的事。只要身体允许,我希望能坚持到献血截止年龄60岁。
        用爱心传播“正能量”
        刘兴旺是江北公司的一名党员,一直以来,刘兴旺希望有一天能为解决贫困地区学生迫切需要教辅读物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兴趣做点事情,但是由于没有途径而未能付于行动。
        2014年3月,刘兴旺在湖南卫视看到《变形计》之《远方•远方》,节目讲述云南砚山县两位善良、可爱的留守儿童杨杰和李芬的感人事迹,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刘兴旺向公司职工发出捐书倡议书,短短的10余天,刘兴旺就募集到400余册书籍,有古诗词、科技图书、识字卡片、儿童故事书、少儿科普书籍、字典等。刘兴旺说:“送出一本书,成就一个梦。让我们一起传播正能量,传播爱。”
        “老刘,你邮寄来的六箱书籍已收到,并送往杨杰和李芬所在小学,孩子们都很喜欢读。”2014年5月3日,刘兴旺收到从云南省发来的短信。刘兴旺读完短信回复说:“很令人振奋,只要孩子们有需要,我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2016年10月1日晚,江北公司职工余峰和几个同事小聚吃完饭回家,经过东苑小区时,余峰捡到一个钱包。他想丢钱包的人一定会很着急,但钱包中并没有联系电话。他和同事在原地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等来失主。于是他便向警方报警求助,民警对钱包里的物品进行了清点,除了1700余元现金外,还有身份证和银行卡等。民警请余峰留下名字和联系方式,以便找到失主后告知。余峰说只要赶紧找到失主就行,别人要急坏了。
        “我从你身上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这也改变了我先前的一些看法,真的太感谢了!”10月9日,失主曹先生从城东派出所拿到失而复得的钱包,手持“雷锋精神传承发扬 拾金不昧品德高尚”锦旗上门表示感谢。余峰脸红地说:“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人丢了钱包都会很着急,物归原主是我应该做的。” 余峰拾金不昧的事迹一经传开,单位里的微信群和朋友圈迅速火热起来。单位同事和朋友为余峰点赞的同时,纷纷表示向他学习。
        用孝心温暖“一家人”
        90后小伙李华是江北公司一名调度员。2016年7月,他在孝感东苑社区碰到同住一个楼栋的“失独老人”梁作英、杨美珍搬重物上楼,他便主动向他们伸出了援手。有第一次之后,李华经常上门帮他们做一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买米、买油,修电脑、换太阳能阀门等。
       “如果梁老不说,我们还真以为李华是他们的儿子。” 孝感东苑社区居委会的党支部书记如是说。
        2016年9月,梁作英心梗发作住院,病情非常严重,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而杨美珍因为着急过度和没有休息好,也跟着病了。
        “如果老梁真的走了,我也不会单独活下去了。”杨美珍说。住院期间,李华和自己的妻子郑雪晴坚持每天6点钟起床做好吃的饭菜。国庆节假期,李华和妻子郑雪晴取消出门旅游的计划,轮流在医院照顾梁作英几天。为梁作英翻身按摩,陪着杨美珍聊聊家常,给她心理安慰。杨美珍从李华的行动中重获希望。经过20余天的悉心照料,梁作英才得以好转出院。当问到以后的打算,李华坚定地说:“既然帮了,就帮到底。”(文/李忠仕)
关闭        打印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京ICP备1903551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