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要闻 > 正文
逆流而上的开拓者——记四院十七所总工程师刘丽霞
发布时间:2017 年05月10 日 来源:四院
      人物名片:

      刘丽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四院17所总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集团公司“巾帼建功”优秀标兵、集团公司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获得专利技术授权20多项。
                                                 

        这么多年来,航天科工集团四院17所的型号总师刘丽霞,不曾改变过发型。个子不高的她总是以一头酒红色短发示人,一如她的性格,干练热情。

        接受采访的当天下午,刘丽霞风尘仆仆地赶回位于北京木樨地的办公地点。此前,她在门头沟参加了一上午的专业技术会议。50多岁的她回到单位,依然神采奕奕,看不出奔波的疲态。

       “刘总好像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儿。”身边的年轻人对于刘丽霞常自叹不如。

       春日的午后,天气已有些燥热。采访前,刘丽霞匆忙将上午穿着的毛制套裙换成材质轻薄些的长裙。精心搭配的酒红色眼镜框、酒红色项链呼应她一头酒红色短发。这样的刘丽霞看起来不像个体制内科研单位的“女老总”,倒更有几分市场化企业“女老总”的架势。

                                                                                                 逆向生长 开拓未知领域

       刘丽霞的经历有些不同寻常。很多人选择在航天做几年型号工作,然后跳槽到体制外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刘丽霞是个逆向生长者。2000年,她从华为回到了中国航天的怀抱。

       在此之前,她是航天科工精确制导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留在17所。由于当年的型号任务不饱满,刘丽霞在事业的开端从事了4年的民品工作。后来,喜欢折腾的她又辗转几家航天外的科技公司。

        90年代末离开华为的时候,刘丽霞年薪超过10万。回到航天后,年薪降到2万。巨大的收入落差面前,刘丽霞“没觉得是个特别大的事儿”,反而“有种又可以从事型号工作的兴奋”。

        回归后,刘丽霞得以在17所扎扎实实地接受着型号完整的工程历练。尽管专业领域是火箭控制系统设计,她对型号其他分系统技术的钻研也很深。“开会的时候,刘总常常能提出大家都没想到的建设性意见。”17所总师助理罗俊感慨。

        一般而言,航天总师以男性居多,控制系统副总师最终晋升为总师的人不多。刘丽霞没有受这些“一般”的限制,十几年间,从型号副主任设计师一路干到了型号女总师。

        搞航天型号,最保险的做法是,一项技术已经在别的型号验证过。早年间在市场摸爬滚打中拓宽了视野的刘丽霞,一直保持着力推新技术的老习惯,也有着关键时刻敢决断的魄力。

       “就是要采用总线技术。”工作中的刘丽霞有些说一不二。如此决定并非武断。“这是源于我对总线技术的深刻了解。”刘丽霞自信地说。

       “我一般是听大多数人的意见,跟少数人商量,最终一人拍板。”刘丽霞这样阐释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方法。

        2017年3月,某型号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刘丽霞和控制系统研制团队的成员们激动坏了。十几年间,这支团队的新人、老人来来去去,不变的是大家对于试验成功的情怀和期待。

        梦圆之前,刘丽霞心中的压力还是被细心的团队成员们看了出来。“发射前话特别多,一看不到谁就急。”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王东笑着说。

        后来刘丽霞在发射场由于压力大,免疫力下降,右手食指突发病毒性疱疹,连吃饭拿筷子都成了难题。罗俊等人陪她去医院,医生建议其待孢疹过两天自动消除。“请帮我马上切除,我还要工作呢。”刘丽霞却眼都不眨地说。

        除了型号研制任务,刘丽霞还在预研项目、技术改造等领域完成了大量创新性工作。“未来的技术发展要靠团队来完成的,凭借一己之力是不行的。”刘丽霞说,她希望自己能发挥好牵引作用,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更多地用于火箭控制领域,以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和飞行任务成功率,真正满足用户需求。

                                                                                              化繁为简 无私成就格局

        刘丽霞似乎总是精力旺盛的。作为四院某型号总师、多个型号副总师的同时,还身兼17所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等多重身份,拥有以其命名的四院“刘丽霞劳模创新工作室”。

        对此,刘丽霞乐此不疲,分身有术。“刘总的很多出差都是利用周末时间进行的,一点儿不耽误工作日事务。”王东说。

        比起一些形式主义的会议汇报,团队“领头羊”刘丽霞更喜欢深入一线了解设计方案难点和各方需求,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她的办公室经常成为她和团队成员们头脑风暴的场所。

      “就算要开会,参会人员一定是真正能把握研制短线。”刘丽霞不含糊地说,“5个人能解决问题,就绝不需6个人来参会。”

        在下属眼中,刘丽霞的性别有时候是模糊的。“工作中没把她当女性,严厉起来是真严厉。”王东说。

        什么系统方案一旦经过集体讨论通过,在刘丽霞这里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她要求整个团队对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进行严格把控,“一次把事情做对”。即便出现问题,刘丽霞也教育大家,“千万不能互相责怪,要团结”。

        只有二三十人的某型火箭控制系统研制团队,连续几年获得全所考核第一名。刘丽霞也在尽己所能地为团队年轻人们争取着相应的利益回报。

        刘丽霞眼尖。团队里谁只要作出贡献,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分奖金时,她总是更多地考虑年轻人。“我项目多,不能跟年轻人争。”她说。“周围很多人都羡慕我们。”团队成员难掩自豪地说。

        未来,型号任务饱满,团队成员不得不同时交叉从事多个型号工作。在如今的航天领域,这已是普遍现象。如何应对这样的“新常态”?年轻的设计师们难免困惑。

        过来人刘丽霞跟年轻人们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提出“阶段论”理念——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情,把一件事情“打结”之后,再处理下一个事情,如此交替进行。“实践证明,非常有效。”团队成员心服口服。

        在刘丽霞手下干久了,大家发现,“刘总很像一张过滤网”。“很多事情我们还不知道,可能已经在她手里亲自解决了,分解了我们的压力。”罗俊说。

                                                                                                 享受生活 变身热心大姐

       工作中更具男性特质的刘丽霞,在生活里却是个彻头彻尾的热心大姐。“我们很多人的房子都是在刘总的撺掇下买的。”团队成员笑着说。

       刘丽霞太知道现在年轻航天人面对的生存压力和外部诱惑。“凡事要看长远,不能只看眼前。”刘丽霞告诫身边的设计师们,并为他们的职业前景出谋划策。

       女设计师群体是刘丽霞思想工作的重点对象。工作几年后,一些女设计师选择激流勇退,逐渐偏向家庭。“女性可以不自强,但起码要自立。”刘丽霞逐个找她们谈心。

      “刘总特别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善解人意,我们都爱听她的话。”罗俊说。王东也发现,每逢单位搞活动,刘丽霞跟家属聊完天儿,“也不知道她们说了什么,只觉得回家后爱人对我的工作又多了份支持”。

        刘丽霞爱张罗事儿,有着别人没有的凝聚力。工作再忙,隔段时间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她都要召集大家到家里聚聚,亲自下厨犒劳大家。到过她家的同事都感叹,“处女座的刘总原来家里家外都是一把手”。

       “女老总”刘丽霞还爱美。“我们刘总爱‘臭美’,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同事们开她玩笑,“她老嫌我们土,总给我们的穿衣打扮支招。”

        每次出差,忙完了公事,若时间允许,刘丽霞定是要去周围的服装店逛逛。“女人身上总得有点亮色吧,显得有精气神儿。”谈起“穿衣经”,刘丽霞也是滔滔不绝。

        刘丽霞也喜欢饰品。去发射场执行任务,她会在周边买些好看的手链、项链佩戴起来。任务成功后,它们便成为刘丽霞的幸运符。“下次还要戴来,寓意任务成功。”生活中的她,还是三句话不离型号。(文/崔恩慧 )

关闭        打印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京ICP备1903551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