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要闻 > 正文
扎实打造平台助力创新创效——四院江北公司航天云网平台应用侧记
发布时间:2017 年09月13 日 来源:四院江北公司
  

    截至2017年8月,江北公司运行两年的航天云网平台完成外协外购需求上线发布2亿元、外协外购成交额0.7亿元、对外销售成交额0.3亿元,实现了公司对外协作、配套采购等业务由传统模式逐步向云网平台的全面迁移,更为该公司营造了一种创新创效的企业文化。
  抓基础 解问题 畅通平台搭建
  航天云网平台应用是在国家提出“互联网+”大背景下,集团公司率先在国内建成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性应用平台—航天云网。
  江北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制造型企业,为了推进公司各类制造资源和能力逐步向航天云网平台迁移, 2015年7月,该公司借助公司打印纸张的采购,首次启动了航天云网应用。
  当年8月,江北公司又成功承揽三家单位总金额379万元的任务,并将公司的13项能力、6项需求发布到航天云网平台。其中,复合材料成型能力6项,机加、热处理能力7项。
  两次小试身手,虽然尝到了甜头,但江北公司并没急于求成,而是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修内功、抓基础上。
  为了使平台运作规范化,该公司编制了《江北公司电子商务管理办法》,对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进行细化,对考核范围、原则、方式和细则进行了规范;对航天云网操作骨干分批次、以具体业务为牵引,开展一对一有针对性的业务操作培训,包括从发布询价信息,到应标提交、采购优选、合同流程等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讲解。
  针对各部门操作过程中反映的重复性、多发性问题,设定节点,安排专人跟踪线上订单签订情况;明确各单位外协外购线上责任人,对供应商或客户在注册、下单、发货、评价等流程操作过程,以及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
  针对公司各部门普遍反映的互联网计算机缺乏,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公司专门成立航天云网操作室,解决航天云网应用工作过程中硬件较弱的问题,尽全力使公司航天云网线上采购、销售订单流标率降到最低,确保线上订单签订的完整性。
  该公司负责航天云网业务的雷宁介绍,为了切实推进航天云网平台的有效运行,该公司原网络商务处充分发挥监督、牵头管理作用,下发航天云网工作计划18次,对平台建设中的管理问题进行20余次点评,对13个部门进行操作培训80余次,及时解决各类操作问题40余次。不仅提高了公司云网应用人员平台使用和业务对接能力,也大大激发了相关人员运用“航天云网”平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截至8月底,该公司在航天云网申请注册用户70余人,7类角色,涉及公司13个部门。其中,公司中层干部20人,员工共计50余人;公司物资处、12、16车间等部门负责物资采购全面上线;科研生产处、检测中心负责外协配套已经基本实现全面上线;公司组建团队,参加航天云网营销大赛。其中,2个团队获“首届航天云网营销大赛优奖”。
  抓创新 降成本 营造文化氛围
  有耕耘,也就有收获。航天云网平台应用在为江北公司整合相关资源、拓展市场的同时,更是营造了创新创效文化。
  据统计,该公司职工围绕科研生产中心,动脑筋,想办法,在现场生产过程中进行微改进、微革新、微发明,解决了不少生产难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消除了质量、安全隐患,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仅2016年工会面向一线生产班组征集微创新成果,就有97人、165项目获得了“微创新”成果一、二等奖。
  六车间立车班是该公司工会授予“微创新”的“优秀先进班组”。在加工型号产品的轧环内孔和外圆时,组员们考虑刀具反复拆装,生产效率低,所需周期长,且加工后应力释放量不一致,外圆、内孔有不同程度的变形,致使同轴度难以保证。面对这一难题,班组成员集思广益,创新性地对普通立式车床刀架进行改进,配置专用刀杆,使零件外圆、内孔同时加工,既保证了所有型号轧环内外表面的同轴度,又大大缩短了加工时间。
  原复合材料研究所借助开展与“航天云网”对接,鼓励职工立足岗位,从原材料、成型工艺及生产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降本增效空间,使复合材料得到了低成本高性能的深度挖掘。目前,已全面开展了低成本天线罩编织体应用、因瓦合金钢高效利用方法、低成本天线罩一体化复合工艺、低成本天线罩RTM成型工艺、低成本的泥浆辅助C/SiC工艺、硅橡胶柔性接头整体成型模式、“一炉多件”等复合材料产品低成本高性能的研究工作,为提高公司复合材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云”对接项目的竞标成功率,奠定了厚实的技术基础。
  物资处尚来是该公司降本增效大户。他们用航天云网,在线上寻找协外厂家、完善外协配套体系,通过多方比价、竞争性采购、开拓第二厂家等方式,向物资采购要效益,较大地降低了原材料价格。仅某天线口盖织物采购就节省资金近20万元,某单项材料采购单价下降17%;采用“倒推法”测算目标成本后,在航天云网采购(期望总价66万)价格按历史采购价降低8%邀请相关供应商报价,收获了宜兴某公司的应标。
  十六车间为了让客户能更好地了解公司产品性能、产品优势和产品使用方法,采用互联网授课方式与客户沟通、进行业务培训,创新了LNG产品远程培训服务新模式;引导职工“微创新”降低成本,先后完成了“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储罐焊接技能攻关”等3项创新成果,打通了某批LNG气瓶流水生产线。(文/曹恒平)


关闭        打印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京ICP备1903551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