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24日,党的二十大代表、江北公司数控车工阎敏随湖北代表团从北京返回湖北后,他的生活节奏就变得和往常不同了。
当天,航天三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杰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博与阎敏座谈,第一时间听取二十大代表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出席盛会的感受。
冯杰鸿表示,希望阎敏代表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感受和体会迅速传达给单位职工。回到岗位后,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数控加工上继续精雕细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为航天技能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尽党员之责 将二十大声音传到一线
“作为一名生产一线技能工人党员,身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倍感自信自豪和责任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武装头脑、指导生产实践,保证加工的产品零缺陷,切实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劲头做好本职工作,解决更多的生产加工难题。”
11月10日,在湖北省总工会举行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场宣讲报告会上,阎敏结合亲身参会经历及岗位工作,分享他的学习感悟。
次日,阎敏在湖北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团委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上分享他的学习体会,他关于创新“积少成多”的观点让现场的青年工作者们印象深刻。
这次分享反响很好,跟他此前在江北公司与青年职工代表的分享有着很大的关系。
怎么样才能让年轻人爱听?
带着这样的疑问,他去找了江北公司青年工作负责人。通过一对一试讲,阎敏找到了窍门:每分享一些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悟,就穿插讲一段参会期间亲身经历的故事。
回忆此次出席党的二十大盛会,阎敏说“激动”的心情很难用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他的日程也排得满满当当,每天都很难在12点前睡觉,因为有大量的会议材料要学习,还要与所在企业沟通体会,同时为接受媒体采访做好准备。
有一次,为了自拍一段1分钟的视频,阎敏硬是在宾馆里反复录了2个小时。如何用手机自拍?选取什么角度?眼睛看哪里……阎敏坦言,这都是自己不擅长的,但是要完成任务,就要拿出100%的努力。要是年轻人来做,肯定几分钟就搞好了。这样的例子被用到了分享中,很快拉近了他与现场年轻人的距离。
11月1日,在去往火箭产业园总装总调中心给生产一线员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路上,阎敏向一同前去的《湖北日报》记者说道,这是他第一次走进快舟火箭总装总调中心。平日里与喷管打交道的他,非常期待和总装一线的职工交流。
交流时,阎敏谈道,在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时,从一件件实物模型、一段段生动视频、一幅幅图片图表中,感受到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展馆内有一面集中展示我国各领域自主研发的关键产品的陈列墙。“当时我暗下决心,回去后要带领团队立足工作实际加强创新,争取让咱们的产品下次也能出现在展厅里。”
做匠人之事 在火箭“咽喉”处动刀
阎敏的梦想并不遥远。
35年来,阎敏所经手的“咽喉”型号产品合格率一直是100%,他精湛的技艺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的诞生,参与研制的产品先后五次亮相盛大阅兵仪式,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从北京回到孝感的第二天,阔别一线生产岗位半个多月的他,立刻换上熟悉的蓝色工装,到熟悉的数控机床前,与工作室的工友们一起研究解决几项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难题。
“航天是个庞大的协作体系,每个人都是‘螺丝钉’,每个人都可以立足岗位创新。”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阎敏这样说道。
阎敏加工的喷管,就是火箭的“咽喉”,负责将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喷射出的火焰转化为动力。而喉衬是喷管内最窄的部位,在火箭发动机工作时,要承受极大的高温和高压,环境最为恶劣。正是这里,加工精度要求控制在0.00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分之一。
阎敏是第一个敢在“咽喉”处动刀的人,他摸索出来的喉衬部位加工技巧,使3000余台喉衬顺利满足了加工精度要求,并且合格率100%,因此被外界称为“咽喉主刀师”。
11月17日,在湖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暨第三届“湖北工匠”表彰大会上,阎敏受邀出席技能人才交流分享会。他讲述个人成长故事,并鼓励广大青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做匠人之事,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阎敏从19岁进入车间,干的第一份活就是车工。车工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在那个年代,手工磨刀是必修课,只要能把刀磨好,车工的活就算干好了一半。
磨刀都在厂房外面,寒来暑往,阎敏从来没有想过调到别的轻松些的岗位,只是一心把刀磨好、把活干好。在他的手上,有很多磨刀时被砂轮磨破的细小伤痕,伴随着这些伤口一起出现的还有成为车间“抢手货”的车刀。而他本人也在各种技能比武中斩获佳绩,成为公司的“名人”。
真正让阎敏动了调岗心思的是在2000年,江北公司成立了数控加工车间之后,公司引进的一批法兰克系统的数控机床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要改变领域,就意味着他要从公司的技术骨干变为技术“小白”,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可能走上了“独木桥”。另一方面,阎敏心里清楚这个领域虽然未知,但却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在加工复杂型面和大批量生产时具有很大的优势,大有可为。
一钻研就是两年,数控技术教材、说明书、英语词典成了阎敏形影不离的工具。正是有了这段时间的刻苦钻研,阎敏才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如今,阎敏已经从当年的“小白”成长为“大国工匠”,并且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了一大批技能人才。
“师傅最不喜欢听的话就是‘差不多’。”如今已成长为敢在产品“咽喉”处精加工的“第二把刀”,江北公司数控车工杨勇回忆起师傅阎敏的教导,“一次,师傅加工完一个零部件后,让我去测量,我上去比划了一下,说‘差不多合格了’后,师傅很生气,那一次给我印象深刻。”在阎敏的带领下,工作室先后有15名技能工人在全国、省级技能大赛中跻身前三名,26人次被授予全国、省级技术能手。
11月22日,阎敏在航天三江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党的二十大精神暨集体学习会上作专题宣讲,这是他第8次集中分享学习体会。他表示,将认真履行党代表的职责,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嘱托、接续奋斗,努力成长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有人问过阎敏,30多年就干了这一件事,无聊不无聊?
和阎敏一个学校毕业的同学们,很多已经走上管理岗位,阎敏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机会,但是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在一线干活踏实,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在阎敏的认识里,家里人干工作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父亲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来到航天,作为学校老师干了一辈子;自己的两个兄弟也在航天,如今儿子也投身航天事业……三代人都是本分的航天人,他为此感到很自豪,也特别满足。
此次出席党的二十大盛会,阎敏结识了各行各业的精英,朋友圈越来越大,他迫不及待地想回家和家人分享他的收获。他的行李箱里装着党的二十大代表、足球运动员王霜的签名,这是他为儿子准备的礼物;一个挖掘机玩具,这是出差前答应孙子的礼物。只不过孙子几天前就哭着闹着说不想要礼物了,因为他更想爷爷早点回来陪他玩儿。(文/魏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