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 正文
非凡十年丨红峰公司: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2 年09月29 日 来源:航天三江 红峰公司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红峰公司参与研制生产的产品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在中国空间站建设过程中,红峰公司研制生产的产品用于“太空厨房、太空空调、太空医院”,并多次获得用户和上级的嘉奖;

在中国探月工程中,红峰公司参与制造的国旗展示系统实现月面五星红旗展示。这是中国在月球表面首次实现五星红旗的独立动态展示……

十年来,红峰公司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使命,紧盯“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的智能控制装备企业”的战略目标,传承红色基因,以创新为动力,履行强军首责,铸护国神剑,坚定不移地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使命,打造强国强军的国之重器。

红色基因迸发活力

红峰公司党委充分认识到,作为航天企业,强军首责是根脉所在、使命所系、发展所向,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公司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筑牢企业发展的“根”和“魂”,筑牢“信”的根基,引导全员以“破立”思维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思想桎梏,凝聚起同心干事的合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专项任务、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管理改革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航天人的红色基因在任务中传承。

2014年9月,红峰人打响履约攻坚战。该专项任务全方位考验着公司的履约能力、质量管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公司党委吹响履约攻坚战的集结号,以专项任务为中心,干部职工24小时全天候倒排节点计划,快速响应、高效推进,唱响拼搏奉献之歌,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确保了专项任务“一件不少,一天不差,全部完成”,首批履约产品按时交付,实现产品“零缺陷”。

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司党委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党委把疫情防控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始终将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强化统一领导,充分动员,带领干部职工共克时艰抗击疫情,多措并举复工复产,积极推动科研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我是党员,跟我上!”党员“红领”冲锋在前。“急难险重新”任务中,“党员突击队”的旗帜亮了;日夜攻关中,党员干部站出来了。“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容懈怠,誓保任务完”,这是党员“红领”的回答,也是所有红峰人的回答,跟老一辈红峰人“芦席棚里搞科研”的回答一样响亮。

公司全体干部职工闻令而动,以“战斗状态、战时作风、战斗精神”,履行强军首责,打响科研生产任务攻坚战。领导对口负责制、项目负责人现场协调制、全线24小时工作制,各项资源向一线集中、各类人员向一线集结,保证问题不过夜、生产不停顿。

这一年,红峰人战疫和科研生产双线作战,全年单机产出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参与大型试验任务再创新高,交出了“履行强军首责”的红色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稳步增长,实现了经济规模与发展质量的双提升。

技术创新抢占先机

建成国内第一条光纤陀螺及惯组生产线,最先实现光纤陀螺工程化技术应用;

国内第一家研制出最小直径光纤陀螺的企业;

国内第一家将光纤惯组成功应用于飞行器试验并实现批量生产的企业;

国内第一家将光纤陀螺应用于轨道检测领域并替代进口产品。

红峰公司光纤惯组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列,实现了多个国内第一,这是红峰公司光纤陀螺和惯性导航等惯性技术产品研发的轨迹,也是公司所有产品研发的缩影。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用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以“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做强计算机(控制)技术、伺服技术、惯性技术三大技术,优先发展航天控制产业、重点发展激光装备与传感产业。

十年来,公司惯性技术快速发展,与北航、九部联合成立了“航天惯性技术研究中心”,经湖北省发改委批复成立了“北斗-光纤惯性组合导航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除此之外,还成立了“湖北省院士专家·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工作站”。产品向小型化、高精度、低成本方向发展,已开发四大系列多种型号产品,惯性产品覆盖商业航天、无人自主导航、交通安全、石油勘探、煤矿开采等多种领域。其中最新型的惯组与上一代相比,重量降低了50%,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精度提高了一倍。

与快舟火箭配套的系列控制产品,成功完成16次飞行,将29颗卫星送入太空。2022年8月10日,长征六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将1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16颗卫星中的空间陀螺全部由红峰公司配套,红峰系列空间陀螺已成功搭载70多颗国内主流商业卫星,在轨运行正常。

光纤传感是公司新技术方向之一。公司组建博士光纤传感团队,充分发挥在智能控制领域上的优势,重点面向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参加的光纤传感地质灾害监测项目,成功突破某膏盐矿区400 米深层沉降变形监测技术瓶颈,实现国内首次工程应用,并获湖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颁发的合格供应商资格。《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大范围安全监测系统》获得中国第二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公司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与之匹配的管理创新从不停步。公司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打造质量效益型企业,获得第六届湖北省长江质量奖,这是湖北省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奖。

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

“十年前,我操作的是手动设备,现在是智能产线,我一个人就能操作多台高性能的数控设备。”说到十年中的变化,数控操作工王胜军感受颇深,智能化机加产线为他带来工作中的幸福感。只要轻点鼠标,全自动三维机械加工就开始了。

从手工操作到智能化产线,红峰公司十年间实现飞跃发展,正向智慧企业迈进。王胜军所在的精密加工事业部智能产线是“黑灯工厂”的一部分,该产线上的设备能够24小时进行智能加工。他们对多项加工周期长、工序内容复杂的零件,进行工艺攻关,实现一次装夹多面加工,其中一种零件达到了90%去手工化操作,产线加工的零件综合生产效率提升约35%。智能加工解决专项任务生产瓶颈问题,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为公司扩大数字化产线建设和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与智能化产线相配套,十年来,公司开展智慧企业平台建设,协同生产管理、质量信息管理、资产管理等系统相继上线,基本打通各系统间数据交换,推进公司向基于数据和信息的精准管理转变。

以数字化三维设计、工艺和仿真技术为核心,红峰公司围绕数字化设计、三维工艺、智能制造方面开展数字化平台建设。在红峰公司,新产品设计已经按照型号数字化大纲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工具,100%进行了三维建模,按需进行了三维标注、三维布线,100%进行了模态、载荷、热等有限元分析。数字化在设计、工艺中的运用,为设计的“一次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设计师们使用仿真软件对产品进行了结构强度、振动、冲击、热仿真和机构动力学等专项仿真,达到了“一次成功”的预期效果。

“系列产品软件重用度已达40%以上,设计工作量减少1/4以上,同类产品测试系统实现了通用化,实现1台测试设备对10种单机的测试,大大减少了测试单机及软件设计的重复劳动量。”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设计师屈汝祥对新研制产品较为轻松的设计过程很是满意。

以“智慧检测”为中心,公司开展试验设备数字化改造,建设试验数据管理系统,实现设计、工艺及试验数据的集成,无人值守自动化测试基本实现。某线束焊接后的导通测试、绝缘电阻检查、绝缘强度等质量可靠性检查进入自动化测试,线束检测全面提速,检测结果更可靠。对于准确而轻松的自动测试,测试工人张明赞不绝口:“这182根导线排列不规则,手工导通检测需要1小时。现在22秒,能检测并且准确定位线束装配中的错焊、漏焊,又快又准!”

自动驾驶仪生产线装配工位基本实现通用化、柔性化生产,满足公司70%产品的现场装配工作。表面贴装智能化生产线实现物料管控、自动贴装及在线检测等系列工作,初步构建了印制板表贴自动化生产线,提升了航天电子产品印制板组件生产效率30%以上。

十年弹指一挥间,红峰公司干部职工团结一心,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将公司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的智能控制装备企业。(来源/红峰公司 文/邓顺英)

关闭        打印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京ICP备1903551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