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 正文
《学习时报》刊发冯杰鸿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2021 年12月10 日 来源:政工人事部

 12月10日,《学习时报》刊发航天三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杰鸿署名文章《把自身发展融入强国强军事业中》,全文如下。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自诞生之日起,航天三江始终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忠实践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聚焦主责主业,履行强军首责,把自身发展自觉融入强国强军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当前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航天三江全体党员正以实际行动恪守入党初心,践行对党承诺,诠释对党忠诚,为筑牢国家安全基石贡献“三江”力量。 

(一)

 航天三江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下一阶段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汲取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的精神力量,从学习中激发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全年任务的斗志勇气,忠诚践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回顾航天三江50余年风雨历程,老一辈航天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芦席棚里搞科研,千方百计争任务,走出了一条艰难坎坷、战天斗地的创业之路,谱写了“巨浪”奔腾、“东风”浩荡的壮丽篇章,凝结了“团结争气、艰苦创业、求实自强、改革创新”的三江精神,积淀了黄纬禄院士“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的航天系统工程管理思想和王振华总师“报国、敬业、奉献”的崇高品质。航天三江从航天先进文化中凝聚智慧力量,以老一辈航天英模为榜样,大力传承“团结争气”的精神,砥砺“艰苦创业”的品质,锤炼“求实自强”的胆识,激发“改革创新”的勇气,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攀科技自立自强新高峰,谱写航天事业新辉煌。 

(二)

 中国航天事业65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的艰苦创业奋斗史。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做到风雨如磐不动摇、守正创新向前进。航天三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在与企业科研生产经营有效融合中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理论优势,强化各级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在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加强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展现担当作为。

 推动党的政治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航天三江党委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两个维护”最直接、最重要、最具体的检验。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切实开展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举办读书班,形成专题领学、辅导助学、现场教学、交流研学、集体联学“五位一体”学习方式。切实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推动党的组织优势更好转化为执行优势。党的力量来源于组织,组织的力量来源于基层。近年来,航天三江党委组建了303支党员突击队、建立373个党员责任区、616个党员示范岗,激励广大党员职工在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和完成“急难险重新”任务中当先锋、作表率,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保飞试成功、保竞标获胜、保任务完成、提振精神状态,持续优化科研生产管理体系,加速科研生产数字化转型,构建新时代装备建设管理体系,为全力打造适应国际安全新形势、竞争新态势的装备体系作出新贡献。

 推动党的理论优势更好转化为能力优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五大历史意义”和“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和胜利密码。从百年党史汲取不懈奋斗的力量,航天三江党委坚持“学史力行”,以“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今后工作的重心,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这“三个新”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打好风险防范化解、结构调整、数字化转型“三大攻坚战”,以实际工作推动航天三江装备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

 当前,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航天三江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将深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产业布局,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谋篇布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运载技术研究院”的战略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构建适应新时期武器装备发展的研发体系。加快发展防务装备产业、航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三大主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两大支撑产业,进一步增强集群发展能力,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打造发展新动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充沛动力。航天三江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始终将“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牢记于心,勇挑重担、敢打头阵,争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围绕高端装备和核心器件研发,坚决突破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和薄弱环节,努力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自主掌握,敢于探索科学“无人区”,把脉强国强军事业新需求,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领域成为开拓者,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实施质量制胜战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航天三江按照“围绕一个主线、夯实两个体系、提升三个能力、严格四个把关、强化五项保障”的总体思路,把提升基础管理能力作为一项战略工作来抓。坚决从强化全员“零缺陷”质量意识着手,将质量制胜战略贯穿工作各个环节。始终坚持“以质量促进度、以质量保成功”,牢固树立“质量就是政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理念。加大仿真测试、试验验证和智能化产线升级的投入力度;发挥型号“两总”在型号研制各个环节把关作用,不断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武器装备高质量生产保障能力,更好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过硬队伍。航天三江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着力培养讲政治、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干部人才队伍,积极构建基于价值创造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抓好人力资源全过程的增值和激励。大力实施航天三江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加快建立与事业发展相匹配的专家队伍;推动年轻干部跨区域交流挂职,进一步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进一步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步伐;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型号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中长期激励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等激励分配机制,突出知识和创造,激发关键核心岗位人员活力。持续推进薪酬改革工作,加强工资总额的差异化管理力度,树立向效益优先倾斜、向科研生产一线倾斜的鲜明导向,不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实施数字航天战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抢占优势先机。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航天三江主动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契机,着力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以技术驱动企业变革重构,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以数字三江顶层架构为载体,围绕智慧企业建设和数字化科研生产体系两个专项工程,统筹策划、重点推进了经营管控数字化、跨单位工程协同应用、智能化改造、PPM提升和质量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建设。全面导入数字化系统工程概念,推进装备全寿命周期业务活动数字化全覆盖、全打通、全在线,打造流程、模型和数据驱动的新一代装备研制模式,促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赋能科研生产经营发展全领域、全过程。

 奋楫扬帆启新航,砥砺前行谱华章。航天三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以更加坚定的思想自觉、精准务实的举措、真抓实干的劲头,推动航天三江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运载技术研究院不懈奋斗。

关闭        打印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京ICP备1903551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
版权所有 ©2022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9号 邮编:100048